2019年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2018年,中國沿著“自上而下”的頂層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基層探索兩條路徑持續推動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和國際合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新成績。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綠色金融的社會和環境效益也進一步顯現。
據《報告》統計,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為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新增1.13萬億元,占同期企業和其他單位貸款增量的14.2%。2018年,我國共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800億元,綠債存量規模近6000億元,居全球前列。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合計224.2億元。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和項目風險。綠色金融標準、統計制度、信息披露、評估認證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中國工商銀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向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轉型,積極支持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推動綠色信貸業務持續穩定增長
工商銀行致力于打造國際..綠色銀行,對標國際.佳實踐,做好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并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綠色信貸政策體系。自2013年起,工商銀行逐年修訂綠色信貸政策,鼓勵和引導綠色信貸業務發展和創新,不斷完善綠色信貸分類管理體系,實現了對環境與社會風險的科學量化管理。截至2019年6月末,工商銀行投向節能環保領域綠色信貸余額達1.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616.6億元,增幅4.98%。
深度參與制定綠色金融國際標準
工商銀行借助國際多雙邊合作平臺,著力加強環境信息披露、綠色投資和氣候相關風險管理。作為中英環境信息披露試點的中方牽頭機構,工商銀行協同英方于2018年11月共同發布《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2018年度進展報告》,并受中國人民銀行邀請,參加ISO-/TC 322可持續金融會議,向大會提交《環境信息披露標準》提案。工商銀行參與起草了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項下《“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作為首批機構于2019年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簽署該原則,并通過工行倡導成立的“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合作機制(BRBR機制)推廣落實。工商銀行還是全球.早開展環境風險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影響壓力測試研究的金融機構之一,相關成果在二十國集團(G20)、環境風險分析國際討論會等國際平臺發布。
創新拓展綠色籌融資渠道
2017年以來,工商銀行在境外成功發行五筆綠色債券,累計籌資金額近百億美元,并創下多項市場..。2017年10月,工行在盧森堡證交所發行等值21.5億美元全球首只“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2018年6月,工行在倫交所發行等值16億美元“一帶一路”綠色債券,榮獲獲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2018年度新興市場CBI認證.大綠色債券”先鋒獎。2019年4月,工行在新加坡發行等值22億美元全球首支綠色“一帶一路”銀行合作債券(BRBR債)。2019年9月,工行在香港發行等值31.5億美元全球首只金融機構“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綠色債券,也是商業銀行迄今發行單筆規模.大的綠色債券。
2019年9月,工商銀行倫敦分行與美銀美林、匯豐、渣打、法巴共同簽署等值3.7億美元的綠色貸款融資協議,成為歐非中東(EMEA)地區..家依據綠色貸款原則(GLP)籌集綠色融資的全球性銀行,籌集資金全部用于支持風電、環保等綠色產業項目貸款,進一步凸顯了工行支持全球綠色金融發展和綠色經濟轉型的堅定承諾。
積極支持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工商銀行重視并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領域多邊交流與合作,積極宣傳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成就和實踐。2019年9月,聯合國環境署及全球銀行業代表發布《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工商銀行作為項目發起銀行中..中資機構,首批簽署了該原則。2019年10月,聯合國秘書長召集成立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者(GISD)聯盟,由全球30家大型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CEO組成。工商銀行作為..中方代表加入GISD聯盟,致力于攜手全球伙伴,推動擴大可持續發展長期有效投資,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隨著中國綠色金融進入縱深發展新階段,工商銀行本著負責任大行擔當,將繼續深化綠色金融理論及標準研究,加強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廣泛深入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升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引領作用,努力為中國綠色金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
呼市記賬報稅 2019.11.28